百晓生

   

原声呈现

Home > 张涛:点评为何选择腾讯
Published 2月 21st, 2014 by 百晓生

张涛:点评为何选择腾讯

张涛-大众点评-百晓生百晓生注:2014年2月19日,大众点评创始人兼CEO张涛及腾讯总裁刘炽平共同出席腾讯入股大众点评的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张涛在发布会上的演讲。结合此前张涛在2014大众点评年会上公布的《大众点评2014业务布局》,可以更好地理解张涛的选择。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很多朋友远道而来。

前几天也是关于点评的新闻,网络到处都是,很多种版本,很多些数据,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跟大家做一些分享,提供一下我们点评的官方版本。之前借这个机会说一下背景和想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理解这件事情。

回忆大众点评的十年,愿景一直没变

先做一些公司的介绍,因为一些朋友可能对我们不是特别熟悉的。点评是在整个O2O领域做了差不多超过十年,我们的愿景这十年当中一直没有变化,我们希望能够连接消费者和线下的商户,借此能够深刻改变整个线下服务业。O2O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里面有房子、车子、58这样的信息,我们点评聚焦在O2O里面吃喝玩乐的领域,就是一般消费者往往看到这些领域,像餐饮、休闲、结婚、酒店等等,我们定义是一种品质生活,所以这些领域的特点会发觉都是有那么一些在服务上有差异化的,所以并不是找一个开锁匠,你找一个餐馆和结婚场所都想知道不同商户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所以这是我们点评聚焦的,我们说生活和品质这一块的线下服务业,这是我们聚焦的领域,所以在这里也是为什么会从点评起家,通过这个内容做一些决策信息,也是对这些领域这些内容对消费者和行业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我们看一下产品线。第一个就是前面说的所谓信息和决策,通过用户的点评能够帮助消费者做一个比较好的决策,我们三年前开始做团购,团购其实现在就是一个付费的优惠券,也是能够把交易闭环闭掉。后面的交易闭环里面像团购预定和外卖也是我们认为比较好的交易闭环。关于预定你会发觉,预定、会员、本地广告这些业务和产品其实都非常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入口,跟团购和外卖非常从交易切入的不太一样,所以这些领域会发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利的竞争对手进入这个行业,不管是预定,或者是本地广告、信息决策,这也是我们点评最具有优势,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护城河所在。

2014年大众点评的战略是开放合作

2014年我们其实整个公司一个非常大的战略,我们有一个开放合作的战略,有两个关键原因,特别在O2O。第一,我们认为整个O2O行业生态链、产业链非常复杂,很难有一家公司能把这个O2O全部做掉,就算在吃喝行业也是一样,稍微列举一下。复杂度第一在于很多商家端解决方案,不管是软件、硬件和系统,这里面非常复杂,而且每个行业都不一样,这里面包括能够怎么帮助商户有上网的能力,还有帮助商户能够管理他们收银系统、点菜系统等等,这些硬件和软件系统其实复杂度非常高,而且非常分散。另外产业链分工也非常不一样,举例说明,我们最近刚刚开始做外卖,在外卖产业里就有很多分工,有线下送外卖的人,还有外卖里面有些公司专门做大型连锁的外卖,有些公司是专门做这种学生的外卖,还有做白领的外卖,所以你会发觉在一个领域,单单外卖就有很多细分和产业链分工的不一样。细分和产品、行业和产品也是一样,在吃喝玩乐里面也有很多领域,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很复杂的行业规则和相关的产品适合它。最后,我们最终O2O希望能够做交易闭环,而且能够有一个交易成本在里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单单一家公司很难做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认为在整个移动时代,长尾流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真正用户下载的很多,但一直使用的APP不会很多,很多用户还是在有流量的地方能够做一些轻的选择和轻的使用,如果你可能正好用一个地图,看到一个周边会使用一下,你正好在微信里面看到一个信息会使用一下,或者在搜索引擎里面。我们认为在移动时代,就是长尾流量主要来自于这三块,一个是厂商和运营商,所以在这一块最近我们跟一些主要的厂商也做了一些深度的合作,像三星这些公司,还有搜索浏览器,所以我们也在浏览器和搜索领域和一些伙伴谈一些深入的合作,最后一个是浏览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社交网络,在国内主要就是微信和QQ,所以在这三块长尾流量在今年会持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通过我们的内容,通过我们多种闭环和变现的方式,能够和合作伙伴一起把用户流量转得更好,也帮助他们提供整个用户体验。

与腾讯合作是腾讯在社交网络里最强

最后谈到今天这个点,所以我们在社交网络里面,毫无疑问在中国最强的就是腾讯,所以我们做这个战略合作一个基础,其实还是非常大的互补性在里面。从腾讯方面,他的社交性关系链,他巨大的流量,特别在移动时代,还有他一个非常好、非常大的用户帐号体系,这只不过提三个点而已,还有很多其它的,只是这三个关键的。我们点评,我们的内容、决策、品牌有很大的积累,前面也提到好的闭环商业模式能够帮助变现,这个也非常重要。还有一个我们十年下来的经验,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也是对这个行业能够产生价值的积累,不管线下的运营团队和效率管理,这是我们点评具有比较好的能力,所以这两部分结合我们认为不单单是1+1等于2的事情,很有可能产生一些乘法效应和化学反应,所以这是我们特别看重的。

有几个点,比如说我们想象一下场景。我们点评本身有一个社交成分在里面,但本身不是一个社交网络,如果和QQ、微信做结合,这里面能够有一些巧妙的产品用户方式,能够让不管是点评的质量和数量都有质的提高。因为现实生活上如果你有一些朋友聚在一起,大家想想看,你聊天的内容一般来讲无非两类,一类大家聊一些时政,现在微博承担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抒发。还有就是吃喝玩乐和旅游,这方面的内容在微信方面很多,很多都是一些吃喝玩乐、旅游,去过什么地方的体验和图片,我们有机会把这些内容上传进行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在座如果是我们点评会员,如果你发一个点评,如果能够接到你好友的赞和回馈,我相信大家对点评的热衷度也会提高,所以我们抱有很大的期望,怎样通过社交性大幅度,比较质的提高整个点评内容。另外一个场景,很多用户也通过QQ、微信摇一些附近的人,所以附近场景在移动社交也是一个非常顺的场景,你能够看人,当然可以看内容和信息,你附近看的内容和信息往往是周边吃喝玩乐的信息,所以这里面的结合点也有很大的结合空间。另外一个,其实在移动的社交,它其实在连接很多事情,不但连接人与人,也是很顺地连接人与商户,所以我现在不管最近去一些商家吃饭,或者去看一些戏,基本上会看到频率,商户会立一个牌,让你去加微信会员,这个频率越来越高。我昨天从北京飞回来,整个北京机场都是大幅的广告,上面说加微信会员成为北京机场的忠诚会员,所以我觉得微信也是一个天然能够做商户会员体系的。另外我其实最近也跟大型商户做一些接触,不管是万达,或者像宝岛这种大型连锁店,接下来就他们的需求来讲,在国内能够真正帮到他们老客管理和提高黏度的在中国只有两家公司,一家是点评,一家是微信,所以联合起来能够更好服务到他们,让整个会员和商户体验更好。另外是整个商业闭环,很多人都用过嘀嘀,这个场景放到餐饮里面不管从用户的数量和黏度来讲也会更有想象空间。这是一些我们觉得合作不单单是1+1等于2的事情,很有可能会产生比较好的化学反应。

腾讯入股20%,大众点评保持绝对控制权

最后是一些细节,外面很多版本,这是一个官方版本。这次整个合作腾讯入股20%到大众点评作为战略入股,我们点评会继续保持独立发展,我们管理层也是对这个公司有一个绝对的控制权,我们还会更多聚焦在吃喝玩乐O2O,希望把整个O2O生态链打造得更好。

最后,也回顾一下,2014年会是大众点评进行全面合作和全面布局的一年,我们希望能够打造整个中国最大的O2O生态圈,特别是吃喝玩乐O2O生态圈,希望通过和腾讯的合作能够快速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愿景,谢谢大家!

问答:
1、大众点评与腾讯的合作未来将基于哪几方面?
张涛:大众点评与腾讯的合作主要基于四个方面。
其一,社交。大众点评本身是非常缺乏社交基因的,曾经也有过类似尝试,但都没做起来。腾讯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在朋友圈中,有很多人晒美食照片,这未尝不可就是今后的一个合作项目,晒照片、发评论本身就是点评的过程。
其二,LBS。大众点评作为O2O公司离不开LBS体系的构建,而我们更愿意和微信、手Q合作的原因是正因为“移动+社交”天然具有位置属性。这与PC时代的逻辑完全不同,这点与大众点评的想法和用户群是契合的。而LBS信息也是我们所擅长的。基于此,未来大众点评也将打造移动与LBS变现的最佳渠道。
其三,支付闭环。期待能与腾讯共同打造支付闭环,而这点合作的核心在于腾讯的账号体系。对于目前和支付宝的合作,为了防止合作生变,我们已经有了“最坏打算”,但相信马云不会这样做。
其四,天然的商户与用户间沟通。比如微信公众平台,就是典型的商户与用户间交流的平台,而基于这一体系搭建起来的CRM系统就会更加有意义。

2、如何看待腾讯这家公司?
张涛:腾讯自从3Q大战之后是有非常明显的变化的,从那以后腾讯的团队变得越来越开放,腾讯对自身的定位正在越来越精准。他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社交,做好平台就可以了,把一些相对“重”的业务分给别的团队。这一点从整合搜狗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

3、是否会成立合作部门?
张涛:我们会专门成立一个战略合作的部门,负责人就是副总裁姜跃平。但不仅仅是对接微信,也会负责与多个合作伙伴沟通。这次与腾讯的合作,也为点评打开了很多合作渠道,树立了标杆作用。前段时间我在北京谈了6家公司,合作模式也都会仿照微信。

4、腾讯投资大众点评是怎样促成的?有怎样的故事?
张涛:之前阿里和百度都曾经与我们有过接触,但我们一直在拖着。我的判断基于两点。
第一,目前,可以做流量分发生意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三家,分别是百度、腾讯、360,而阿里并不是一个流量入口,就好比今天阿里做一个视频公司,它一定是从零起步的。而百度的流量是算的出来的,并没有乘法效应,不利于点评长期发展。腾讯则相对适合。
第二,要看这家公司的动机对不对,如果上来就说要控股收购的一般就拒之门外了,举例说,如果你入股70%那实际上创始人团队就没有动力了,而如果你只入股5%,又觉得关系还不够,20%基本上是刚刚好。事实上,我们和腾讯的接触始于2013年11月份,整体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中间有一个“共同的朋友”牵线。

5、在资本谈判中,是否提到过腾讯自身的O2O业务?
张涛:未来腾讯微生活会逐渐慢慢淡化,不过我们也不怕在腾讯的平台上竞争。

6、是否会影响大众点评的IPO计划?
张涛:这次资本合作和我们的IPO没有任何关系!不会改变任何既定计划!

7、Q7:大众点评BU制划分目前怎么样?
张涛:点评内部以前一直是按职能线划分的,基本上所有的工作到最后都会对接到我,久而久之就使得决策变的很慢,部门之间协同也有很大问题。而公司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组织架构的问题,尤其到2013年一季度,到了必须要改的时候,于是从二季度到四季度,我们一直在不断调整内部的分工并重新订立各种机制。目前,我们在调整销售团队,预计二季度可以完成。可以说13年我们推翻了自己,是个“炸楼”的过程。2013年四季度末重新做地基,2014年一季度则到了地上一层半。大众点评员工数也会从5,000增长到6,000人。

8、如何看待阿里收购高德?
张涛:O2O的本质是交易,淘宝是商品交易,而O2O则更加突出线下服务,但它缺乏变现流量,所以就必须通过收购的方式拼装。事实上,高德对于阿里的帮助远远大于阿里对于高德的帮助。而淘点点的合作除了调用地图,也很难有太多空间。做商品的公司去做线下将非常有难度。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道理,O2O内的跨界很难做,更不可能有一家公司包揽所有。

9、对于百度的O2O业务您怎么看?
张涛:其一,本身百度收的就不是优良资产,而且创始人也走了。其二,百度本身是一家技术公司,并不具备O2O基因。现在越发觉得,基因在行业中的作用真的太重要了。

10、此前有听说百度地图盗用大众点评数据您怎么看?
张涛:已经封掉了,这就相当于游戏的外挂嘛,游戏公司肯定不高兴。只要看出来,我们就会封。百度这样的行为还不如黄牛..黄牛倒票最后的体验还是落到我们这儿,而百度这个根本与我们没关系了。

14、2014的大众点评有怎样的计划?
张涛:我们在继续调整团队,并从2014年3月份开始陆续推出与微信的合作动态。同时,会开始于万达及星巴克的线下合作,不过这些还都在谈。总之,2014年会是将是大众点评脱胎换骨的一年…

以上内容来自专业电商媒体@淘宝百晓生
1、欢迎使用手机\iPad\PC\MAC等回访百晓生http://baixiaosheng.net
2、我觉得本篇文章不错,分享给各位小伙伴们。
@淘宝百晓生 【张涛:点评为何选择腾讯】http://baixiaosheng.net/3334

Previous Post 傅盛:腾讯入股点评有感

Next Post 雷军:用互联网方式干传统的事

百晓生

【广告】休橙(微信号:xcwh-com ),数字经济商业观察者。

大侠

O2O 张涛

百

  • 白鸦:有赞2021年的业绩复盘和后续调整
  • 俞永福:写给本地生活的第1封信
  • 卫哲:谈谈新消费视野和打法
  • 陈春花:迈向数字化产业新时代
  • 干嘉伟:To B销售要回归本质
  • 汤道生:C2B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
  • 2019马云马斯克对话全文
  • 陈春花: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
  • 2019第二届智博会马云演讲全文
  • 张川:平台创业的5道坎
  • 彭蕾:什么是阿里不变的根基
  • 章燎原:三只松鼠上市之际的思考
  • 王冉:打造“强中台”型内容公司
  • 王慧文:新零售模式的演进和思考
  • 陆奇:技术驱动创新带来的创业机遇
  • 干嘉伟:谈谈管理与选择的智慧
  • 漫天:阿里妈妈新营销、新增长
  • 马云:企业家要在困难中寻找机遇
  • 卫哲:B2B的七大核心关键
  • 卫哲:谈谈新铁军的打造
  • 逍遥子:谈盒马的组织和文化建设
  • 马云:做企业就像农民种地一样
  • 行癫:阿里云十年再出发
  • 侯毅:2019年新零售填坑之战
  • 蒋凡:聚划算的3个新目标
  • 彭蕾:我眼中的HR
  • 曾鸣:谈谈未来企业和商业形态
  • 曾鸣:再谈网红电商
  • 李志刚:内容创业的想象空间
  • 陈林:今日头条启动生态升级

晓

创业 企业管理 马云 经济趋势 成长 O2O 淘宝网 马云演讲 品牌 阿里巴巴集团 内容产业 营销分析 互联网金融 京东 天猫 淘宝店铺运营 逍遥子 新零售 B2C 曾鸣 支付宝 腾讯 周鸿祎 傅盛 电商分析

生

★★★聚焦直播电商、跨境电商 扫码关注休橙公众号 ☞☞微信关注休橙,收获新知!

.Net

  • 乡村网红院
  • 数字乡村
  • 百晓生
  • 稻盛和夫
  • 马云演讲

百晓生

数字经济商业观察者。记录电商变迁,思考商业未来。
BaiXiaoSheng.Net@20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