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晓生

   

原声呈现

Home > 周枫:网易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
Published 8月 29th, 2014 by 百晓生

周枫:网易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

周枫:网易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百晓生2014年5、6月,李学凌和俞敏洪都在提各自对在线教育的看法和思考,而借力有道词典杀入这个领域的网易如何看待在线教育呢?2014年8月27日,网易副总裁周枫发表了“在线教育的冰山”的演讲,百晓生专门为某人原声呈现周枫演讲实录,希望有所帮助。

这两年,在线教育市场热闹非凡,却也是雾里看花。一直有记者朋友问我,互联网究竟会如何改变教育?这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说实话,谁也不知道。

从第一次有道内部讨论在线教育,到2014年4月丁磊在北京正式推出有道在线教育平台,再到现在有道学堂初长成,三年已经过去。我想,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我可以稍微回答下这个问题了。于是,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在线教育的冰山》。

可能你会觉得有点奇怪,在线教育这么火,那么多人在用,跟寒冷的冰山有什么关系。我说用这个冰山讲在线教育,原因在于在线教育市场和冰山有极其相似的特性。。

1、从规模上,冰山的规模非常的巨大,教育作为一个改变个人,甚至是民族的未来的这样的事业,它的规模也是非常大的。
2、冰山它有非常大的惯性,想要改变它的方向非常的困难。中国的在线教育至少有十年的尝试的历史,业内的认识还是想要改变教育,但是变革非常的困难。
3、我觉得是最贴切,冰山的隐蔽性,在线教育有很多潜在的看不见的业务的模式和商业模式,实际上你准确的讲,冰山有9/10的体系都是在水下的。所以,我们想要做好在线教育,我们还是要看水下的部分,潜在的还没有做出来的部分,而不是水上的部分。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从水下的角度来看,在线教育有哪些潜在的还没有被看见的趋势。

讲这个之前,先看一下这个市场上有哪些玩法。近些年来一些在线教育的产品,我把它放在这幅图上,横轴是时间,从左到右,2008-2014年,纵轴是产品的分类,分成四类。

如果按照基因和出身,我想目前在线教育的产品模式可分为四类:传统教育机构、垂直教育服务、社区与工具,和教育平台;两个维度:更具教育资源优势,还是流量优势。

中国内在线教育模式分类-百晓生

1、第一类,传统教育机构面临问题是如何解决线上、线下博弈的问题。他们的优势(品牌和内容)在于他们做在线教育的时候,品牌非常响,然后在教育方面有很多年的积累和经验。他们的劣势也很明显,第一点是说,他们做互联网产品可能不是那么有经验(缺少互联网产品的打造能力),第二点是他们的线上和线下的产品有些互相竞争的关系。以已经高度互联网化的零售行业来类比,传统教育机构所面临的问题和苏宁、国美类似。

2、第二类,垂直教育服务机构需要和线下机构PK教育内容和服务,他们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很专注,就是做线上,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方面他们也比较专业,因为他们是专门做在线教育的。从劣势说,这些公司想要从头建立一个品牌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如何打造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模式是关键,也非常考验品牌推广能力。说小米,大家或许更容易理解。如何做教育界的小米,是垂直教育服务机构需要考虑的事情。

3、第三类, 是以社区或工具起家的在线教育产品。这类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工具或者社区积累的大规模用户人群来发展教育产品。以有道词典为例,目前已有4.3亿的总用户量,6000万的月活跃用户。这就是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提到的“内容+社区+交易”的垂直产业模式。

4、最后,是纯粹做平台的。教育平台这类产品几乎要成为大网站的标配,不管腾讯,还是淘宝,还是网易,都有涉足。他们的优势是说,整个大平台的用户量非常大,所以这是现有的一些产品的一个基本情况2012年之前,尚有小公司以此类产品模式入局,但2012年之后,互联网巨头们进军在线教育之后,很少再有此类创业公司出现。原因显而易见,做平台最关键的是流量,小公司很难和大公司匹敌,从中分羹。或许对于此类小公司来说,进入门槛高、巨头又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形成独特的用户群,才可能存活。比如说,再打造一个教育界的唯品会吧。

无论是何种模式,这两年间,在线教育的从业者们都做了各种尝试,企图开拓在线教育市场,揭开它的真面目。

下面我们通过五方面讲一下我们现在看到在线教育有哪些潜在的趋势,包括地域、价格定位、学习体验、移动在线教育和效果。

1、地域方面,我认为三线及以下城市大有机会。

讲到地域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一二线城市用在线教育更多,我们内部也在讨论。所以,我们实际看了一下数据,我们统计了有道的词典它在国内的学习用户在地域上的分布,得到这么一张图。横轴也是时间,最做是2013年1月份到2014年7月份,纵轴是各个类型的城市它的用户的占比。

有道词典移动端用户分布-百晓生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线,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划分,这个线有跳变,是2013和2014年的春节,因为人口有迁徙。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一二线城市加起来还是占超过50%的数字,但是很明显,三四线城市,他们的比例在提高,而且已经接近50%。

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个用户调研,我们发现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他们对于在线教育的产品需求更加的迫切,往往是因为当地的教育资源更加的缺乏。那么,互联网在线教育没有地域的限制。要真往大了说,在线教育可以实现教育民主化。所以,我们认为有这么多用户,都在有这个需求,而且还在增加,这个机会是非常大的。

2、第二个趋势是关于价格的定位,主流在线教育产品定位会趋于高性价比。。

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在线教育主流产品的价格的定位会区域高性价比。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主流产品用户的需求会在几百元的产品,而不是在几千元的产品,线下产品是几千元。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哪些产品好卖呢?就是比如像一些比较短的课程比较好卖,比如一些应试的课程比较有针对性的课程比较好卖,还有比较普世的课程,不仅仅是面对考试群体,比较通用的课程,这些都比较好卖。

共同特点就是面对人群比较广泛,同时价格相对优惠,这是我们跟一个名师王长喜合作的一个课程,他15天的手机端的销售量已经相当于合作方在线下武汉这样一个城市一年的销量。而且更重要这个合作方在中间赚多更多钱,利润更高。非常好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线上产品的价格是线下产品的1/4。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刚才吕教授讲到说,互联网有没有在变革中间带来创造的新的价值?在这里我认为就创造了新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它三全其美,第一个是用户买到了更便宜的课程,第二、销量的保证,整个规模的保证,有规模。第三、每卖一单,其实合作方老师挣到了更多的钱,这就是互联网创造的价值。

3、第三个趋势是学习体验上,在线教育不会比线下教育差,反而会有更多创新。

对于在线教育的学习体验有不少质疑。有一个相当常见的看法,在线的学习,因为是远程的,不能面对面,所以学习体验会始终弱于线下教学。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个观点应该是错的。比如其实体验好坏,不在于是线上还是线下,而是在于你怎样对用户的学习体验做优化,怎么利用互联网的方法做很多的创新。

比如说我们近期业内很流行的一个产品形式叫做直播课,这个直播课就融合了我们看到的这个老师头像的非常有亲和力的视频的头像,与其说上课的课件实时的展示,以及学生可以参与互动的讨论,通过这样非常简单,但是有效的形式,整个上课的体验提高了非常多。

有一个实际的数字,就是在有道学堂上的直播课,一个系列课程平均的完成率达到80%,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因为很多其他的课程,往往只有50%,甚至更低20%,10%,为什么?这么我们这么高,因为有道的人群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兴趣,还包括有很好的互动的功能,还有老师演讲的技巧很重要,他要能够使用直播课的工具,还可以跟用户有效的互动。所以,可以达到非常好的体验。

4、第四、移动学习会爆发。

手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有些人认为屏幕太小,但是我们认为实际上手机真的是大有可为,关键是你怎么利用手机的便携性,随时上网的特性。比如我们提供了一个双语阅读文章的功能,可以看到,手机上的使用量是PC端的10倍,两端的用户量其实是类似的。我们的同行视频网站,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数字是说,最右边的2014年5月份,他们这个视频的使用量在移动端已经占到接近70%。我想我们在手机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常好的学习的机会,可以把手机的视频量提升上去。

在线教育视频播放数据-百晓生

5、 提升学习效果是在线教育的终极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教育全程在线化,包括教、学、测、练等各个环节。这是近两年来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也是商业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国内用户没有为在线视频付费的习惯,但他会为整套服务付费。在产品运营中,我们发现用户对这些提供全套服务的产品是非常满意的,我们用一个净推荐值(NPS)的指标来衡量一个产品,发现有道的付费在线教育产品的平均NPS值是60%,这意味着什么呢?一般来说,达到30%的已经是用户相当推荐的产品了。

所以,跟大家分享的五点,地域、定价、学习体验、移动和效果,最后就是我们希望这样能够揭开冰山的神秘的面纱,由于有这个趋势,新一批的移动教育产品将在两三年内给教育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网易和有道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大,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由百晓生(BaiXiaoSheng.Net)采编
☞如果您认为该文章不错,请转发至朋友圈。分享知识,传递快乐!
【百晓生:网易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http://baixiaosheng.net/5075

Previous Post 陈年:凡客专注做好一件衬衫

Next Post 彭蕾:支付宝探索移动支付生活

百晓生

【广告】休橙(微信号:xcwh-com ),数字经济商业观察者。

大侠

在线教育

百

  • 罗永浩:淡出直播,AR创业
  • 白鸦:有赞2021年的业绩复盘和后续调整
  • 俞永福:写给本地生活的第1封信
  • 卫哲:谈谈新消费视野和打法
  • 陈春花:迈向数字化产业新时代
  • 干嘉伟:To B销售要回归本质
  • 汤道生:C2B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
  • 2019马云马斯克对话全文
  • 陈春花: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
  • 2019第二届智博会马云演讲全文
  • 张川:平台创业的5道坎
  • 彭蕾:什么是阿里不变的根基
  • 章燎原:三只松鼠上市之际的思考
  • 王冉:打造“强中台”型内容公司
  • 王慧文:新零售模式的演进和思考
  • 陆奇:技术驱动创新带来的创业机遇
  • 干嘉伟:谈谈管理与选择的智慧
  • 漫天:阿里妈妈新营销、新增长
  • 马云:企业家要在困难中寻找机遇
  • 卫哲:B2B的七大核心关键
  • 卫哲:谈谈新铁军的打造
  • 逍遥子:谈盒马的组织和文化建设
  • 马云:做企业就像农民种地一样
  • 行癫:阿里云十年再出发
  • 侯毅:2019年新零售填坑之战
  • 蒋凡:聚划算的3个新目标
  • 彭蕾:我眼中的HR
  • 曾鸣:谈谈未来企业和商业形态
  • 曾鸣:再谈网红电商
  • 李志刚:内容创业的想象空间

晓

创业 企业管理 马云 经济趋势 成长 O2O 淘宝网 马云演讲 品牌 阿里巴巴集团 内容产业 营销分析 互联网金融 京东 天猫 淘宝店铺运营 逍遥子 新零售 B2C 曾鸣 支付宝 腾讯 周鸿祎 傅盛 电商分析

生

★★★聚焦直播电商、跨境电商 扫码关注休橙公众号 ☞☞微信关注休橙,收获新知!

.Net

  • 休橙
  • 休鲜茶话
  • 农商研究院
  • 稻盛和夫
  • 马云演讲

百晓生

数字经济商业观察者。记录电商变迁,思考商业未来。
BaiXiaoSheng.Net@20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