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晓生

   

原声呈现

Home > 李东生:只有努力向前才有未来
Published 2月 28th, 2016 by 百晓生

李东生:只有努力向前才有未来

2016年2月19日,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兼CEO)发表主题演讲,百晓生原声呈现李东生演讲全文。

非常感谢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让我每年都有机会,和很多企业家朋友在这里相聚,一起分享、交流思想。今天大会的主题是“企业家的信心与动力”。下面我想围绕这个主题,谈谈我的看法。

讲企业家的信心,首先我们来看看宏观经济。无论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过去一年很难说是乐观的。中国经济相对而言,算是比较好的,政府正式公布2015年中国GDP增长6.9%,但实际情况怎么样?我自己感觉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数据还要严峻一些。

我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广东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比较有规模企业的倒闭潮。这是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TCL的主要供应商中,有3家大概有一两千人这样规模的企业,在2015年倒闭了,对于我们的业务也带来了一点影响。比如我们的模具放在供应商那里,它一倒闭就把我们的模具作为资产给封了,过了好几个月才能搬出来。从工业领域来讲,我认为,2015年我们实际感受到的情况,比我们看到的数据,可能还要严峻。

再来看全球的经济,实际情况也不乐观。全球主要经济体,欧洲、美国、日本,2015年除了美国的经济表现和预期的基本相同之外,欧洲和日本的表现其实都逊于预期。过去几年里表现一直较好的新兴国家经济体中,拉美市场2015年出现了非常大的动荡。比如说巴西、南非,2015年经济表现都是非常艰难的。

中信保对这一点应该体会很深,2015年所有中国企业出口买信保的,赔付率都比较高。我们在那边也出现了多年来比较少见的大额赔付。虽然我们买了信保,但是对保险公司来讲压力很大,他们已开始收缩额度,对于一些风险大的国家,不再受理出口的信保。这其实对我们也造成了很大压力,所以2016年一季度,我们有很多出口订单没有办法去做,因为没有保险公司,我们是承担不起这个风险的。

从宏观来讲,无论中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现在都处于很严峻的情况。从我从事的电子信息产业来看,过去这两年特别是2015年,发生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

从正面来看,中国企业在崛起。刚刚小加(百晓生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的发言非常精辟。原来香港作为跳板,在直接投资和融资方面,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但改革开放20年以后,国外的很多直接投资不一定经过香港,而是直接投到大陆来了。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的10多年里,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总部是放在上海、北京的,而不再是香港和新加坡。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过去这几年,借助国外的资本、技术,正在不断的快速成长。

我是TCL集团的创始人,1982年大学毕业就开始干企业,从创立到现在已经30多年。其实像欧洲的飞利浦、日本的松下这些国外的消费电子企业,我当年真的是仰着头来看,对他们像神明一样的尊敬。但这些曾经很辉煌的企业,现在实际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像飞利浦已基本退出了消费电子产业,卖掉了电视机、音响业务,正转去做医疗设备。摩托罗拉2014年被联想买了,2016年美国GE的白电也被海尔买了(百晓生注:2016年1月15日,青岛海尔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GE旗下家电业务部门,交易将通过海尔自有资金和并购贷款的方式来完成)。

所以在这个领域里的欧洲、美国、日本企业,要么是主动的退出,比如美国企业,他们是主动的退出,卖出一个好价钱。摩托罗拉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把手机业务卖出一个很好的价钱。但欧洲和日本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夏普,作为半导体显示的鼻祖,夏普所有投入的资产、专利技术、加上终端产品技术、零部件、所有业务打包起来,仅值7千亿日元,也就是五六十亿美元。今天TCL一家公司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投资,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所以从这个价值来看,夏普的价值比我们TCL今天在主要产业里的投资金额还要小。

所以,整个全球的格局在发生变化,中国企业的崛起改变了这一个格局。未来的话,我相信中国企业一定会在这个领域的全球产业市场扮演一个主导的角色,这需要我们的努力,我相信由我们这些做实业的企业家,未来10年、20年我们依然能够很有底气站在这个舞台上,来和大家分享,怎么把我们的业务做到全世界。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对中国企业而言,在我们这个产业领域,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大量的外资进入,再加上中国企业自身的成长,可以说中国现在所有的消费产品行业几乎都是产能过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产品的生产国家,无论是广义的消费电子产品,还是其它的消费产品,差不多百分之六七十都在中国生产。而且现在全世界已经不需要或者买不了那么多中国做的东西了,所以说这个过剩的产能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实业发展中很现实的挑战和问题所在。这也是今天我们宏观经济看到的。从实业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挑战非常大。

所以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从许多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或者是看我们实体实业经济,都很难乐观。但是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企业家的信心与动力”,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企业家必须要有信心,不能够按照这种数字,这种分析,那么理性来看未来要怎么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要坚信,一定是有出路的,只是这个出路你怎么去把它找到。

刚刚元庆在开场致辞时讲了几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第一,我们希望参与来推动中国的新一轮的经济改革。其实把内需市场做大,这是中国企业、中国经济成长的一个主要动力。政府这几年也一直是围绕着这个目标不遗余力的推进,但是方法有些是对的、有效的,有些不那么有效。以政府对中国经济的推动、转型发展、扩大内需投入的资源来看,如果应用更得当一些,我相信产生的效益应该会更好。

作为企业家来讲,我觉得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说我们要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过往的话,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里进入,主要是靠效率、速度、成本控制这三个法宝来推进自身的发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今后的话,这三样东西依然需要保留,因为没有这三样企业活下去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还不够,我们一定要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在2016年我们公司的内部工作报告当中,我非常坦诚的和我们团队分享,我们TCL彩电销售量在全球是第三位的,手机的销售量含功能手机,数量我们排在全球第六位,但是如果按照销售额来算,我们的排名要比这个靠后很多。这说明什么?说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的价值不足。我说今后还是走这条老路,拼成本拼效率是没有出路的。这个观点我们2015年就已经提出来,未来三年当中我们会通过创新提升产品价值作为一个主要的改善目标。

第二,是“互联网+”。之前我们更多是一个产品制造公司,未来的话我们要把互联网的这种观念,互联网的应用和我们各种智能终端产品应用,能够更好的结合,创造出一个新的领域。另外,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发展的趋势,开拓一些新的有前景的业务。

第三,是国际化。中国既然有这么强大的工业产能,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个产能优势,工业能力的优势在全球更多的市场转化成我们产品销售的优势。2015年我们销售1045亿,大概有47%是来自于海外市场。未来的话我们希望这个比例能够超过50%、60%,因为从全球市场来看我们占的份额还是很小,尽管全球市场份额不足,市场份额只有那么一点点,在一两个主要国家涨一两个百分点对我们来讲就可能增长率可以提高10个百分点。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努力方向。

企业家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信心,而且要坚忍,要有决心,在我们2016年工作报告当中,我讲了一句话“进一步刀光剑影,退一步万丈深渊”。在这种挤压式的竞争,这种大的格局之下,你就一定要有决心把对手干掉,首先当然要努力干掉海外的对手,国外的对手,但是国内的对手也没有办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不敢像强东一样叫所有人都不要做电商让你一家做,但是在竞争当中优胜劣汰是一个自然法则,你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告诉你的同事,告诉你的伙伴你没有退路,进一步刀光剑影,退一步万丈深渊,只有努力往前走才有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信心和决心。谢谢!

©以上内容由百晓生(BaiXiaoSheng.Net)采编
☞如果您认为该文章不错,请转发至朋友圈。传播原声观点,启发独立思考!
【百晓生:李东生谈企业家的信心与动力】http://baixiaosheng.net/7016

Previous Post 2016亚布力论坛刘强东演讲实录

Next Post 逍遥子:商家是最好的内容生产者

百晓生

【广告】休橙(微信号:xcwh-com ),数字经济商业观察者。

大侠

经济趋势

百

  • 罗永浩:淡出直播,AR创业
  • 白鸦:有赞2021年的业绩复盘和后续调整
  • 俞永福:写给本地生活的第1封信
  • 卫哲:谈谈新消费视野和打法
  • 陈春花:迈向数字化产业新时代
  • 干嘉伟:To B销售要回归本质
  • 汤道生:C2B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
  • 2019马云马斯克对话全文
  • 陈春花: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
  • 2019第二届智博会马云演讲全文
  • 张川:平台创业的5道坎
  • 彭蕾:什么是阿里不变的根基
  • 章燎原:三只松鼠上市之际的思考
  • 王冉:打造“强中台”型内容公司
  • 王慧文:新零售模式的演进和思考
  • 陆奇:技术驱动创新带来的创业机遇
  • 干嘉伟:谈谈管理与选择的智慧
  • 漫天:阿里妈妈新营销、新增长
  • 马云:企业家要在困难中寻找机遇
  • 卫哲:B2B的七大核心关键
  • 卫哲:谈谈新铁军的打造
  • 逍遥子:谈盒马的组织和文化建设
  • 马云:做企业就像农民种地一样
  • 行癫:阿里云十年再出发
  • 侯毅:2019年新零售填坑之战
  • 蒋凡:聚划算的3个新目标
  • 彭蕾:我眼中的HR
  • 曾鸣:谈谈未来企业和商业形态
  • 曾鸣:再谈网红电商
  • 李志刚:内容创业的想象空间

晓

创业 企业管理 马云 经济趋势 成长 O2O 淘宝网 马云演讲 品牌 阿里巴巴集团 内容产业 营销分析 互联网金融 京东 天猫 淘宝店铺运营 逍遥子 新零售 B2C 曾鸣 支付宝 腾讯 周鸿祎 傅盛 电商分析

生

★★★聚焦直播电商、跨境电商 扫码关注休橙公众号 ☞☞微信关注休橙,收获新知!

.Net

  • 休橙
  • 休鲜茶话
  • 农商研究院
  • 稻盛和夫
  • 马云演讲

百晓生

数字经济商业观察者。记录电商变迁,思考商业未来。
BaiXiaoSheng.Net@20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