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晓生

原声呈现

Home > 李丰:该如何看待资本寒冬
Published 八月 14th, 2016 by 百晓生

李丰:该如何看待资本寒冬

2016年7月30日,李丰(前IDG合伙人,峰瑞资本创始人)在论坛上就“资本寒冬下的企业创新力”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经验与见解,百晓生原声呈现李丰观点。

一、近几年大家讨论的科技与创新,到底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方向?

中国支持创新创业的风险投资领域兴起大概是从2005、2006年开始的。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看见的大部分叫商业模式的创新,其本质源于市场面临的增量水平足够大,也就是新增涌入的需求足够多。

在互联网领域,大概从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泡沫”,让整个市场和足够多的人进入互联网创新。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网民从很少增至超过6亿;而从2010年到2015年年底,移动互联网领域又经历了一次用户从很少到接近7个亿的大规模涌入。

因此,在互联网这种需求新增用户快速进入的行业当中,典型的问题就是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创新容易集中在商业模式创新。即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通过想出来新奇的办法,通过新应用、新工具,将以前大家没有做过的东西做出来。

因为领域里都是新用户,所以谁先得到了这批用户,谁基本上就完成了第一次的用户和商业模式积累。而这也导致中国过去十几年当中,不论投资还是创业,大家更愿意做的事情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用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来获取大量涌入的新用户。

那么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呢?

大概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劳动力总量人口开始出现递减,这件事情本质上决定供需关系发生了改变。

拿互联网来举例,互联网在今天发生了什么?

互联网网民达到了7亿,移动互联网网民还超过了7亿。从渗透率上说,互联网已经进入了非常缓慢的发展过程,具体表现在增量用户的大幅度减少以及存量用户的大幅度增加。

换句话来讲,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做创新,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新进来的人要他先看到我,而是已经在里面的人让他留在这儿,这大概是对中国创新创业、投资的最大转变。

这在经济或数学上都可以理解为“接近零和”的游戏,我多了就是你少了,而不是大家都多。所以到今天,每一个企业都要解决为什么我能多而你会少——既然总量增加不大,存量非常巨大,所有人就都要从这个规定的饼里来切东西了。

因此,在如今的市场情况下,只有当我提供的价值、效率更高,才能使我在跟你竞争,或者大家共同分这个市场的时候,我能多,你能少。而用什么来促成效率竞争和增值,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解决了今天需要什么创新。

另外,如今用户的成熟程度也增加得非常快。他们能够判断什么好什么不好,谁有价值,谁只提供了便宜但不一定质量好的东西。这种判断能力越来越强的环境下,也会更多地看见价值创新。

价值创新可以是你在产业链里输入了足够多的价值,也可以是你的效率运营比别人更高以至于在一块增长不大的饼里边实现“我多了,你少了“。

举一个最近的社会现象,在最近的半年里,华为因为各种原因被推到了全社会人的眼前。作为一个低调了二十年的企业,华为到底对这个行业做了什么?另外,为什么一定是在2015到2016年这个时间点华为开始变成中国销量最大的手机?

首先按照我的理解,华为在这个产业链上输入了足够多的研发价值,投入了技术;其次,在中国今天所涉及到的研发或者叫其他的工业经济行业,这个时间点恰好符合刚才我们提到的市场特征的共同转向,即从商业模式创新转向了价值创新。所以华为变成了现在所谓比较受瞩目的大家都觉得非常好且非常重要的企业。

今天,我们开始看见品牌的价值创新和科技技术创新,而我也相信过若干年之后,它们会变得非常重要。

二、投资机构如何看待“资本寒冬”?

我们2015年7月份开始做新的基金的时候,划定了一个重点,是以前风险投资不太常见的方向,就是跟实体经济结合的技术创新。那个时候基于我们看到的中国在这一轮的经济调整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得到了跟我刚才所讲的同样的结论。

今天,我的命题是资本寒冬下的创新。这个创新很简单,如今不管是由于经济、消费,中国的GDP所属阶段,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中国的工业经济和生产制造行业的需要还是中国的消费者特色的转化,都从原来的商业模式创新转向了价值或者技术的创新。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资本寒冬?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有非常多的小说写过发达国家在经历不同金融阶段的起起伏伏,甚至还有一部著名的电影,描述美国在2003年-2007年的房地产金融现象。如果你愿意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些书和电影,你会发现几乎全世界范围之内经历任何一个阶段的金融规律,都逃不过下面几句话。

第一句话叫做钱的多少。也就是说,流动性的多少,决定了金融创业的机会大小。

第二句话叫做风险资产的定价,在任何一个流动性周期当中都是跟流动性成正比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钱多的时候这些风险资产的价格就贵,钱少的时候就会出现风险资产泡沫破裂,或者叫价值缩水,任何一个周期都是这样的。

我说这两个结论的目的很简单,关于当前投融资市场是不是资本寒冬?我们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首先,如果你关心中国的宏观数据和社会现象,目前中国是处在钱多还是钱少的阶段?

第二个你要回答的问题是,在这个阶段当中,最终从经济和国家的意愿,和钱本身能赚钱的意愿,需要这些钱去哪儿?换句话说,什么地方是这些钱应该去的?

第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因为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和刺激经济的需要,我们处在流动性相对宽松的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处在钱相对多的阶段。

第二个答案也很简单,我问了这些钱应该去哪儿,你帮我回答这个问题。从国家、政策、政府、居民和所有的企业相关来看,首先这些钱应不应该去房地产?应不应该大量地去基础设施投资?应不应该去提高实体经济的价值和技术创新?

这三个最能够花钱的选项,就是钱最容易容纳大钱的方向。你站在你的角度去想,从国家,从政策,从经济,从行业发展,从老百姓需要,你觉得钱应该去哪儿,就决定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后是什么样的。

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就非常容易解决所有人都关心的,关于当下创业和投资在人民币这一端到底是不是资本寒冬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我想没有人能够离开这个经济规律。

©以上内容由百晓生(BaiXiaoSheng.Net)采编
☞如果您认为该文章不错,请转发至朋友圈。传播原声观点,启发独立思考!
【百晓生:李丰谈如何看待资本寒冬】http://baixiaosheng.net/7197

Previous Post Samuel: 谷歌分析对营销的误导

Next Post 陈华:360看医药电商的未来

百晓生

百晓生,DT时代商业观察者。

大侠

创业 李丰 经济趋势

百

  • 曾鸣:再谈网红电商
  • 李志刚:内容创业的想象空间
  • 陈林:今日头条启动生态升级
  • 胡斐:卖好车的B2B方法论
  • 张楠:西瓜视频这两年
  • 马云:全球化需要变革、普惠和合作
  • 逍遥子:管理者要成为造梦者和创造者
  • 申晨:内容营销的10个方法论
  • 高红冰:淘宝村促进乡村振兴
  • 盛振中:阿里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
  • 逍遥子:社会责任是阿里的核心竞争力
  • 曾鸣:C2S2b精准服务商的崛起
  • 周鸿祎:产品经理要有一颗粗糙的心
  • 刘俏: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曾鸣:商业生态建设的 4 个诀窍
  • 李皇孜 :新媒体不可或缺的公关技能
  • 曾鸣:新物流核心是物流协同
  • 马云: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 刘强东:五载同行,拾光如初
  • 李文卓:百丽门店数字化探索
  • 马化腾:我对连接的新思考
  • 刘松:工业互联网驱动制造业数字化
  • 马云:继续改革开放是对世界的担当
  • 童文红:阿里靠什么活到102岁
  • 马云2018数字中国论坛演讲全文
  • 许小年:零售的商业本质
  • 江南春:人心比流量更重要
  • 王慧文:从用户体验出发的一些思考
  • 徐新:新零售模式的三个关键点
  • 陈功伟:反思新零售

晓

创业 企业管理 马云 经济趋势 成长 O2O 淘宝网 马云演讲 品牌 阿里巴巴集团 营销分析 淘宝店铺运营 京东 天猫 内容产业 互联网金融 逍遥子 新零售 B2C 支付宝 周鸿祎 曾鸣 腾讯 傅盛 电商分析

生

2017年11月27日,百晓生启用短域名bxs.fun(谐音: 百晓生点饭),手动输入,快速直达,也可扫码访问本站

.Net

  • bxs.fun
  • O2O模式
  • 农业电商
  • 探密360
  • 稻盛和夫
  • 网红
  • 马云演讲

百晓生

DT时代商业观察者。记录电商变迁,思考商业未来。
BaiXiaoSheng.Net@201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