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晓生

   

原声呈现

Home > 彭蕾:什么是阿里不变的根基
Published 8月 10th, 2019 by 百晓生

彭蕾:什么是阿里不变的根基

2019年8月10日,Lucy(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Lazada董事长彭蕾)在2019年阿里校友黄埔榜年中峰会发表演讲,百晓生原声呈现彭蕾演讲全文。

2019年是一个阿里巴巴的大年,是我们70周年的国庆,当然也是阿里巴巴20周年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铭记的一年。回头去看过去的20年,还有看未来的20年,我想说说阿里巴巴的变和不变。

现在阿里人和大家一样,包括马老师和大家一样,对于阿里很多的变化都只能是通过外面媒体知道,比如阿里的第一款芯片出来了,在电影院看到《绿皮书》,原来这是阿里影业投资的。

当年我们在湖畔花园,在去华星科技大厦9楼,到后来支付宝在华星科技大厦、西湖国际、淘宝,包括西部产业园,城西的办公楼被我们跑了个遍。但现在跑得更远,欧洲,去北美,去澳洲,可以说在地球上的很多地方,你都会看到那个熟悉的阿里巴巴的笑脸,这个logo的笑脸和很温暖的橙色。

我现在在lazada,当年创业的18个人都是一个国籍,但是现在仅仅在lazada 6000多个员工就有60多个国籍,6个国家业务,宗教信仰、肤色颜色、讲的语言,五花八门,跟当年非常非常不一样。

可以说眼花缭乱,好象看起来阿里在20年前,甚至你们在的10年前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1、阿里巴巴的不变

但阿里巴巴更多的是很多很多的不变。

第一个不变是什么?我刚才已经提到了,阿里巴巴的这个橙色和笑脸的logo没有变。上周我女儿因为一些机会见到了一些阿里巴巴的同事。回来她就跟我讲,老妈,我怎么觉得你们阿里巴巴的人都挺像的,她说说话、表情都很像。我说你说对了,因为我们都是讲同样的语言,说同样的话,就是这样的一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投,造就了我们今天在讲的阿里味。到底是什么味?非常难以说清楚。

在经过20年以后,那样的一种阿里味,它的本质是没有变的,很多当年出来的同事,现在的阿里跟当年不一样,要找到跟阿里合作很难。这个是客观存在的,因为阿里今天已经超过10万人,还不算我们投资的公司,所以和当年很多不一样。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放心,阿里巴巴最地方的那个底色一直都没有改变,我们可能有一天招了一个火星人,我觉得可能他来了以后还是要学六脉神剑,还是要进行价值观考核,这就是阿里巴巴的不变。

在寿远那个时代开始,就有很多同学忧心忡忡的跟我说,那个时候阿里巴巴刚刚成立两三年,他说Lucy,我觉得公司的阿里味道没有了,不再像原来在湖畔花园的时候,那样大家亲密、那样的氛围和互相的信任更紧密,现在更冲淡了。

请注意,那个是在2001、2002年,在我们还只有200人、300多人的时候。直到今天,我刚才说的,阿里所有的问题当在内网、外网、在食堂、办公区、走廊被暴露,当各个阿里人和前阿里人,或者是关心阿里的吃瓜群众当中质疑阿里巴巴是不是变了,阿里巴巴的文化是不是被冲淡了的时候,其实我是开心的。

为什么开心呢?有人在关心这个问题,就说明他仍然在。我经常讲一句话,我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爱的反义词是冷漠,是无视。所以大家穿过大风大雨,来参加这样一个致敬阿里20周年的聚会,这个背后就是爱。

而这样的爱在,你即使有再多的吐槽,再多的埋怨,阿里巴巴仍然不会变。我们现在刚刚20年,还有82年要走。所以在82年这个当中,我们现在离开的阿里人已经远远超过在职的阿里人数,那我们的阿里校友这个群体还会不断的庞大,包括我自己,我们这些创始人、合伙人在内,总有一天要加入到阿里校友的这个行列。我想这样的一份感念和这样一份经历,是让阿里巴巴不变的一个根基。

2、如何以文化的定力,面对外界的动荡

跟大家分享一下阿里巴巴在忙什么,包括我在忙什么。

大家知道阿里巴巴有一个特点叫拥抱变化。这个说得好听的,说得不好听的叫不断折腾,拆了分、分了拆,我们最了不起的一种组织能力,也是在这样一不断拆分不断变化当中的长出来的。

我想跟大家报告的是,我再回到阿里巴巴不变的那个部分,我们在20年的时候,怎么去面向未来的20年,怎么可以把我们文化的初心、文化的定力延续下去,不会跟着外界的眼花缭乱变掉。

一会儿某总统加关税或者不加关税,一会儿在我们的南方的香港最近各种的事情,包括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一些新的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不至于在这样的一些眼花缭乱的风云变幻之下跟着动荡,找不到自己的根。这个其实是我们特别想在20年的时候,去思考的一件事情。

所以跟大家汇报的是什么,我们真的是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很大很大精力,投入很多很多人力进行阿里巴巴价值观的梳理和升级。其实昨天晚上我们一直到9点多,包括马老师在内我们37位合伙人,昨天吵了一整天,从早上9:30吵到晚上9:30,都没有停过,连标点符号怎么打,都非常认真的探讨。

其实我们回过头去看,大多数的意思没有变,还是那些。只不过是那个六条,我在这里给大家剧透一下,阿里巴巴很多同事都不知道。我们新的六脉神剑换成了阿里土话,比如说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还有刚才提到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再比如说这儿很多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们昨天经过了多轮的纠结,觉得很难考核的一句话,就是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最后我们决定,把这六条全部用阿里土话的方式去呈现。所以你们在看,阿里到底是变了还是没有变,从最早的独孤九剑,到后来的六脉神剑,再到现在我们叫做新六脉,词、表达方式都在变,但是他的内涵在变吗?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在唯一不变的变化当中,我们强调敬畏。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为什么跟敬畏有关系?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在变的,我们怎么去跟这个新的技术,新的趋势,新的政治变化对话,怎么跟90后对话,怎么跟00后对话,我们在思考的是这些问题。

但是当面对这些的时候,怎么去避免我们常说的:从看不懂再到看不起,到最后追不上。无论是一代一代人,还是一代一代的新技术,怎么可以在阿里巴巴这样一个规模的时候仍然保持这样的激情,保持这样的敬畏,敬畏这样的变化,敬畏这样的眼花缭乱,你一个人的力量你觉得无比渺小的时候,你怎么对外界的世界保持这样的一种敬畏之心,对未知对不确定保持一种学习和谦卑的状态,这个其实是阿里巴巴在20年的时候思考最多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想这个也是在20年的时候,我们面向20年的承诺,我们也一直把这个认为是对所有在的和未来的阿里人共同的一种约定,你相信,你就加入,和这一群人继续走下去。如果你不相信,你现在可以退出,你也可以选择不加入,但是我们就准备这么干了。这就是阿里巴巴的变和不变。

3、希望每一个阿里人都能够借阿里巴巴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多阿里同学、阿里校友,在各自的领域里面都做得非常的成功,我也很关注阿里的同学出去创业的人。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达到了所谓的成功,但是我其实更关心的是,每一位阿里同学,在自己离开阿里以后,无论你是创业还是去另外一家公司,还是你现在不工作,你的那个状态其实我是更关心的。

因为阿里巴巴一直有一个理想是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变,我们觉得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是还有一个理想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如果说这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阿里巴巴的时候有情有义,在阿里巴巴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有意义,但离开以后变得无情无义,或者我自己做的事情也一点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每天在纠结,每天在挣扎当中的时候,其实我是挺难过的。

马老师讲过一句话,他说所有离开阿里的同学,你不欠公司的,公司也不欠你的。听上去这是一件特别无情的话,但是这个就是这样子的。你今天离开,如果能活成更好的自己,阿里巴巴所有的现在还在的这些同学,发自内心为大家高兴。

如果你觉得你迷茫,我们也很开心有这样一个前橙会,有这样的一个平台。如果你觉得阿里过去的这段经历,能够给你带来某一种启发,能够让你感觉到我还有那么一些力量的话,那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是没有白做的。

我们还有一个初衷是没有变的,我们希望每一个阿里人,都能够借阿里巴巴这个经历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怎么去理解?昨天我们在探讨阿里巴巴新的价值观的时候,我们之前有一个Double H战略,但是我们昨天加了个H,有三个H。

什么叫更好的阿里人?更开心、更健康,昨天我们加了一个叫home,你的家。如果今天你的开心程度没有减少,身体更好了,精神状态更愉悦,更放松了,更觉得这个世界让你觉得更温暖了,或者是你跟家里人的关系更和谐了,看周围的人也更顺眼了,那我是非常为大家开心的。如果没有,那我们要去思考什么原因。

希望所有的阿里同学,阿里校友,还有我们亲爱的各位阿里家属,能够在接下来的日子,能够真的实现我刚才说的那三个H,Happy(开心)、Healthy(健康)和你的Home(家)。

©以上内容由百晓生(BaiXiaoSheng.Net)采编
☞如果您认为该文章不错,请转发给朋友们。传播原声观点,启发独立思考!
【百晓生:彭蕾谈什么是阿里不变的根基】http://baixiaosheng.net/8233

Previous Post 章燎原:三只松鼠上市之际的思考

Next Post 张川:平台创业的5道坎

百晓生

【广告】休橙(微信号:xcwh-com ),数字经济商业观察者。

大侠

彭蕾 成长 阿里巴巴集团

百

  • 罗永浩:淡出直播,AR创业
  • 白鸦:有赞2021年的业绩复盘和后续调整
  • 俞永福:写给本地生活的第1封信
  • 卫哲:谈谈新消费视野和打法
  • 陈春花:迈向数字化产业新时代
  • 干嘉伟:To B销售要回归本质
  • 汤道生:C2B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
  • 2019马云马斯克对话全文
  • 陈春花: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
  • 2019第二届智博会马云演讲全文
  • 张川:平台创业的5道坎
  • 彭蕾:什么是阿里不变的根基
  • 章燎原:三只松鼠上市之际的思考
  • 王冉:打造“强中台”型内容公司
  • 王慧文:新零售模式的演进和思考
  • 陆奇:技术驱动创新带来的创业机遇
  • 干嘉伟:谈谈管理与选择的智慧
  • 漫天:阿里妈妈新营销、新增长
  • 马云:企业家要在困难中寻找机遇
  • 卫哲:B2B的七大核心关键
  • 卫哲:谈谈新铁军的打造
  • 逍遥子:谈盒马的组织和文化建设
  • 马云:做企业就像农民种地一样
  • 行癫:阿里云十年再出发
  • 侯毅:2019年新零售填坑之战
  • 蒋凡:聚划算的3个新目标
  • 彭蕾:我眼中的HR
  • 曾鸣:谈谈未来企业和商业形态
  • 曾鸣:再谈网红电商
  • 李志刚:内容创业的想象空间

晓

创业 企业管理 马云 经济趋势 成长 O2O 淘宝网 马云演讲 品牌 阿里巴巴集团 内容产业 营销分析 互联网金融 京东 天猫 淘宝店铺运营 逍遥子 新零售 B2C 曾鸣 支付宝 腾讯 周鸿祎 傅盛 电商分析

生

★★★聚焦直播电商、跨境电商 扫码关注休橙公众号 ☞☞微信关注休橙,收获新知!

.Net

  • 休橙
  • 休鲜茶话
  • 农商研究院
  • 稻盛和夫
  • 马云演讲

百晓生

数字经济商业观察者。记录电商变迁,思考商业未来。
BaiXiaoSheng.Net@2011-2022